東山關帝廟是台灣900多座關帝廟補財庫的祖廟,數百年來一直是兩岸關帝文化交流的前沿交流重地。據記載,東山關帝香火傳入台灣,主要通過三種途徑:

 

   一是戍墾移民。據《東山縣志》記載:明嘉靖年間,銅山(今東山)水寨擴建游兵營,轄台灣的淡水、澎湖、鳳山。銅山民眾三丁抽一參加水師到台灣服役,退伍 後部分士兵留居台灣,他們把信仰崇祀關帝的習俗帶去那邊,並從東山關帝廟分去香火或建廟奉祀居留地,作為保護神。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銅山人游 崇功出任台灣守備,特地從關帝廟分靈一尊關帝神像,奉迎到諸羅縣東山隅(今嘉義縣)建廟崇祀,以關帝神靈慰藉追隨其赴台的官兵。清嘉慶年間,平和縣人林楓 進京訴訟,搭船經銅山,進關帝廟懇求庇佑,進京後果然勝訴,歸途從關帝廟分靈回鄉,雕塑神像。後來,林楓的子孫林應麟等人又到東山關帝廟,分靈去台灣礁溪 建廟供奉關帝,成為台灣北部最早的關帝廟。

 

  二是商貿往來。東山港早在明清時期就是大陸與台灣通航、通商的天然良 港,明隆慶年間,東山成為東南沿海五大水寨最大的造船廠,海外商人因東山船舶堅固廉價之故,爭相訂制。當時,出洋海船在東山港必須先到東山關帝廟焚香朝 拜,賜給香火。於是,東山關帝廟的香緣就隨商船出洋奉祀於台灣和海外各地。明永歷年間,東山與台灣航道暢通,商貿往來頻繁,泉州一商船停泊銅山港,陳姓船 主來東山關帝廟進香,分靈到船中奉祀,從此這艘商船的生意蒸蒸日上。陳船主為感謝關帝庇佑,將船中奉祀的關帝神像送到鳳山(今高雄),興建文衡殿,尊祀關 帝,成為台灣南部較早的關帝廟宇。

 

  三是建築交流。1933年至1938年,康美村建築師傅林進金和大哥林進添、 叔父林保宗等人,曾多次應邀到澎湖、台北等地建造了數十座關帝廟。他們所建的關帝廟設計布局都與東山關帝廟一樣。據台灣寺廟整編委員會統計,全台有關帝廟 宇951座,其中宜蘭礁溪協天宮、台南祀典武廟、高雄文衡殿等台灣早期較有影響的關帝廟,都是明清時期從東山關帝廟分靈掛香建設的。台灣的很多關帝廟宇同 樣懸掛著東山先賢黃道周的關帝楹聯,充分說明台灣與大陸的關帝信仰文化一脈相承,爐丹共香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hdjyh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